节气新书丨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 发布时间:2020-08-25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2544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迎处暑,读新书

 

822日,迎来了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暑,标志着暑热即日可止,清凉亦将自此而始。

 

处暑的“处”在此意为“止、终止”,为什么不是“处于、位于、处理、处所”这些意思呢?处暑为什么不是“处于暑热”之中,而是“止暑”呢?

 

另外,处暑有“三侯”,其中“一侯”为“禾乃登”,意为此时节里五谷将成熟丰收。此处“登”为什么不是“登高”而是“成熟”之意呢?

 

林语堂《论读书》中有说,“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今天,我们就在暑止凉至之际,读几本小书,解一些“处暑”之惑,得一点新知,广一些见识吧。

 

《汉字简史》

 

要解释处暑之“处”、三侯之“登”,除了查字典之外,这本《汉字简史》再合适不过了,这本书除了会告诉你一些常见字的最初之意,还会通过历史人物和故事,将汉字的发展历程、释意变化一并介绍,一本书读下来,远比查字典所收获的更多,也更记忆深刻。

 

我们以处暑的“处”字为例来解个惑吧。

“处”字最早的字形是周朝金文,基本字形就两种:

第一个字形上本部是“虍”,是“虎”字的上半部分,读音为hū,下半部分是横放的

“止”和

“几”。“止”是脚,“几”是几案,“處”表示人走到几案边上,“虍”是声旁,表示“處”字的发音。

第二个金文字形由“人”和“几”组成,表示人靠着几案。上古没有椅子,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倚靠着几案。大致是这个样子:

“处”就是人靠着几案休息。故“处”的本义是止息、停止、休息的意思。因为有几案能止息、休息的地方多是家里,所以“处”就有居住、栖息、住所的意思。

 

处暑里的“处”用的是“处”的本义,即停止暑热,而不是处于暑热之中。

 

那么,处暑三侯之“登”为何不是“登高”而是“成熟”之意呢?请您到书中一解心头之惑吧。

《一年搞定文言文》

 

看懂了汉字的前世今生,再来读古文就会觉得轻松一点、有趣很多。

 

这本书是文史学者、作家郑连根依据个人实践经验所著。他从浩如烟海的古文经典中优中选优,精选48篇古文名篇作为大众学习文言文的抓手。通过讲故事,破难点、谈文化,感受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收获了学过、考过却未曾深深感悟过的一些“新知”。

《孔子诗传》

 

有书友评价这本书说:“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童言童语而又诗情画意的孔子传记朗诵诗读本。学儒学、读孔子,此卷在手,览古达今,垫平了解读《论语》的门槛。”

 

海灿若星河,这本《孔子诗传》可品远古文明之道,悟世间人性之善,是一本直面童心的书,看似简洁的文字却体现出一种不同的韵味,在郎朗诵读的声韵中,天下至理默默地植根心中。

 

《孟浩然新论》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是“兴象”创作的先行者,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与其同样独特的人生经历,成为历代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话题。

 

当代学者王辉斌长期沉潜于孟浩然诗歌研究,这本《孟浩然新论》是其多年研究的成果和代表作,对痴情孟浩然和盛唐世情、诗情的书友来说不可多得。

《灵犀》

 

文化有民族特性,却并无国界限制,她可以跨越时空为任何懂她的人带来美的享受,并充盈内心的力量。

 

这本《灵犀》讲的就是一位和我国伟大诗人苏东坡在时间和空间都相隔万里却对他“情有独钟”的法国著名诗人之间的故事。

 

本书作者克洛德·罗阿(1915-1997)是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汉学家,而苏东坡先生是生活在十一世纪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他们中间隔着的不仅是一千年的时光,还有人种、语言、文化、思维等种种差异,但罗阿却对苏东坡以“朋友”相称,甚至热爱到狂妄地认为“他就是我”。他带着西方人的独立和客观,却又对中国文化保持着亲近和喜爱,以法式的浪漫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位与国人印象里似乎有所不同的苏东坡,颇值得一读。